HI,欢迎访问空港工业园区智慧园区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协同创新>专家库>专家详情

吴昌林

所属单位:

担任职务: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擅长领域:

联系方式: 邮箱:登录后查看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吴昌林,男,1951年8月出生,湖北武汉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0年毕业于武汉市机械职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

1980年9月-1983年7月在华中工学院机一系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5年1月-1988年10月赴日本广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9年10月-1992年3月在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作研究,出站后被评为副教授。

1990年2月-1991年4月赴日本,在丰国工业株式会社进行合作研究。

1998年6月评为教授。

社会兼职:

1、中南地区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2、湖北省机械设计教研会理事长。

3、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4、教育部全国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

5、湖北省工程图学会理事长。

6、湖北省机械传动学会副理事长。

7、湖北省刀具协会副理事长。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主要讲授:机械设计。

培养学生情况:

指导硕士生5名,协助指导博士生3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近年来从事机械传动装置热系统分析的热网络方法,汽车齿轮动态,热态设计及三维修形的研究;土工膜损伤现场检测,水工模型自动控制与检测的研究;以及多作用容积式机器的开发研究等。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已主持并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

1、国家教委项目:“齿轮传动装置效率评估方法的研究”;

2、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工况齿轮啮合物理模型的建模研究”;

3、日本丰国工业株式会社:“低温下机械传动装置效率的研究”;

4、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汽车变速器齿轮啮合三维齿廓修形系统”。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1 一种星轮行星轮可转换式登楼轮 吴昌林; 贝恩海; 赵德文; 唐陶鑫; 赵青; 胡照; 金强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华中科技大学; 吴昌林; 贝恩海; 赵德文; 唐陶鑫; 赵青; 胡照; 金强 2007-10-17

2 脚控式球面鼠标 吴昌林; 孔令闻; 王兴; 许亮; 谢玉涛; 陈俊舟; 陈雄杰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华中科技大学 2007-12-19

3 一种餐具清洁器 吴昌林; 王东庆; 房晓文; 卢伟; 许江峰; 赵宣杰; 张雷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华中科技大学 2009-05-13

4 一种卫生取筷盒 吴昌林; 周立; 王勉之; 邱冬; 杨浩亮; 畅璐璐; 张鑫; 邓宇君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华中科技大学 2009-05-20

5 一种剥蛋壳机 吴昌林; 王东庆; 屈宗涛; 方旭; 曾子荣; 佘大麒; 邓宇君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华中科技大学 2009-05-20

6 护栏自动清洗机 吴昌林; 丁劲锋; 高磊; 付高生; 经浩; 郭劼; 叶延英; 熊智超; 魏琴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华中科技大学 2009-05-13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JSME》、《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工程》、 《华中理工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出版专著: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高教出版社 1995

2、《机械CAD基础》 高教出版社 1997

3、《机械设计》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4、《机械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5、《机械系统创新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6、《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7、《机械原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8、《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9、《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0、《机械设计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11、《机构与机械零部件CAD》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12、《中国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案例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3、《全国高校机械专业创新性实验汇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发表论文:

1 材料去除深度与磨粒的关系建模方法研究 吴昌林; 丁和艳; 陈义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机械工程 2011-02-10

2 行星轮式爬楼梯轮椅的应用研究 金强; 吴昌林; 刘香香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01-15

3 金融创新微观动机和监管的匹配机制 于海东; 田启华; 吴昌林; 唐文惠 华中科技大学 【会议】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10-09

4 新产品预测程式化模型 黎星; 吴昌林; 蒙运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与工程学院 【会议】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08-01

5 创新思维的程式化方法—TRIZ之一:解决矛盾的理论 蒙运红; 吴昌林; 黎星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会议】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08-01

6 学习知识 超越知识 教育提升素质 杨叔子; 张福润; 吴昌林 中国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会议】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 2004-11-01

7 铝合金轮毂曲面CNC机械抛光轮廓控制方法研究 吴昌林; 丁和艳; 陈义 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机械工程 2009-07-25

8 再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很重要——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 杨叔子; 彭文生; 吴昌林; 吴波 中国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09-28

9 铝合金车轮CNC机械抛光材料去除深度建模方法研究 吴昌林; 丁和艳; 陈义 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机械工程 2009-11-10

10 铝轮曲面主被动柔顺控制抛光方法 吴昌林; 陈义 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机械工程 2009-12-10

11 铝轮曲面恒去除率抛光刀位轨迹生成方法 陈义;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15

12 行星轮式爬楼梯轮椅的越障能力分析 吴昌林; 金强; 赵青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期刊】机械设计 2010-01-20

13 产学研科研合作与成果共享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吴昌林; 罗云峰 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华东交通大学 【期刊】企业经济 2009-12-18

14 潮汐模型尾门的串级控制系统 吴昌林; 崔建峰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与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机床与液压 2006-03-15

15 四论创新之根在实践 杨叔子; 吴昌林; 张福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03-28

16 几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方法 吴昌林; 陈航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武汉 【期刊】机床与液压 2006-05-15

17 应用变频调速的潮汐模拟系统 吴昌林; 沈敏; 林木松; 吴新生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 武汉 【期刊】现代制造工程 2006-08-30

18 基于时序分析的四足机器人对称步态变换 余联庆; 吴昌林; 马世平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浙江金华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9-30

19 2K-H针摆行星传动机械效率的数学建模 蒙运红; 吴昌林; 另立平; 黄正坤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中航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 【期刊】机械工程学报 2006-10-15

20 一种示教系统中的编码器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 吴昌林; 陈义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汉 【期刊】机床与液压 2007-01-15

21 模块设计在多功能液压实验台中的应用研究 吴昌林; 李辉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机床与液压 2007-03-15

22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很重要 杨叔子; 吴昌林; 彭文生 中国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3-28

23 基于USB通信的多轴联动曲面加工示教系统 吴昌林; 景胜春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机械与电子 2007-07-24

24 基于非圆齿轮的非等速比、多作用传动装置的应用研究 吴昌林; 姜辉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武汉 【期刊】机床与液压 2007-09-15

25 机械设计双语教学实践 饶芳; 吴昌林; 张卫国; 姜柳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31

26 四足机器人对称步态变换研究与实现 余联庆; 吴昌林; 马世平; 陶卫军 武汉科技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机械工程 2007-12-10

27 数控加工摆线齿廓实际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蒙运红;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 【期刊】中国机械工程 2007-12-10

28 一种被动缓冲型腿机构及其缓冲特性分析 余联庆; 吴昌林; 马世平 武汉科技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机械工程 2007-12-25

29 基于Pro/E和ANSYS齿轮修形的研究 汪红波; 吴昌林; 马世平 浙江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机械与电子 2008-12-24

30 认真开展专业认证 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科技人才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 【期刊】中国高等教育 2008-09-18

31 石油钻机井架弧焊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研究 蔡广宇; 李坤;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 南阳; 湖北武汉 【期刊】制造业自动化 2008-01-25

32 一种新型的不完全齿轮-摩擦轮组合机构 吴昌林; 武济; 布宁斌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机械设计 2008-02-20

33 修正齿形针摆传动初始间隙计算方法 蒙运红; 吴昌林; 程海英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15

34 再论要真抓课堂教学质量 杨叔子; 吴昌林; 吴波 中国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3-28

35 弧焊机器人焊缝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蔡广宇; 崔士林;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南阳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04-11

36 3/6-SPS并联机构的奇异位形及瞬时运动分析 吴培栋; 吴昌林; 余联庆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15

37 产学关系的形成、障碍与合作模式 许晓东;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05-28

38 石油钻机井架弧焊机器人位姿误差分析 蔡广宇; 杜跃鹏;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 【期刊】机械设计 2008-09-20

39 球笼式等速万向节动力学仿真分析系统的开发 覃刚; 张云清;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轴承 2003-07-05

40 三论创新之根在实践 杨叔子; 吴昌林; 张福润 中国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03-30

41 利用ARX实现桥式起重机图纸参数化 余江;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期刊】起重运输机械 2003-06-20

42 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动力学仿真分析系统 吴昌林; 覃刚; 张云清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CAD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邮编: 【期刊】起重运输机械 2003-09-20

43 超声波电动机的原理与发展动态 杨永生; 吴昌林; 裴新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微特电机 2003-12-28

44 一种基于存储技术的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设计 杨永生; 吴昌林; 裴新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电机电器技术 2003-06-30

45 基于仿生研究的步行机缓冲型腿机构设计 余联庆; 吴昌林; 马世平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浙江金华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30

46 AD7730在发动机燃油消耗测量仪中的应用 周跃钢; 吴昌林; 陈光前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研发中心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湖北十堰 【期刊】电子技术应用 2005-08-25

47 摆线针轮行星结构的调角器自锁性分析方法 吴昌林; 另立平; 蒙运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汉 【期刊】现代制造工程 2005-11-18

48 基于可视化编程的废水含油量测量方法的研究 吴昌林; 刘振力; 崔建峰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汉 【期刊】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5-12-20

49 浅谈21世纪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发展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期刊】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30

50 基于OpenGL的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三维运动仿真系统 周正; 吴昌林; 陶卫军; 余江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机床与液压 2004-01-30

51 基于功能进化的滚动直线导轨创新设计 徐起贺;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4-05-25

52 基于串口通信的河流模型水位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吴昌林; 裴新; 陶卫军; 吴新生; 陈凤玉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机床与液压 2004-04-30

53 基于TRIZ理论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徐起贺;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武汉 【期刊】机床与液压 2004-07-30

54 高度重视知识 认真打好基础 杨叔子; 张福润;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湖北武汉 【期刊】高等教育研究 2004-11-25

55 PC机与PLC之间的通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吴超群;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武汉 【期刊】机床与液压 2004-12-30

56 机构运动链构型创新设计方法的研究 蒙运红; 吴昌林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汉 【期刊】中国机械工程 2004-12-15

57 学习知识 超越知识 教育提升素质 杨叔子; 张福润; 吴昌林 中国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湖北武汉 【期刊】中国高教研究 2005-02-28

58 基于三种控制方式并联设计的车辆液压系统测试试验台的研制 吴昌林; 雷建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机床与液压 2005-04-30

59 再论创新之根在实践 杨叔子; 吴昌林; 张福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中国高教研究 2002-09-18

60 结合AUTOCAD、3DMAX及VRML实现Web三维动画 吴玮; 吴昌林; 吴鹿鸣; 吴立言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武汉 【期刊】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2-08-28

61 河流模型流速测量软件数据处理算法研究 毛学农; 吴昌林; 吴新生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1-07-30

62 新型捻线机多电机控制系统的开发 张智明; 梅顺齐; 吴世林; 吴昌林 武汉科技学院机械系;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武汉 【期刊】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1-12-30

63 面向21世纪机械工程教学改革 杨叔子; 周济; 吴昌林; 张福润; 戴同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 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 副院长、教授 【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01-30

64 再论创新之根在实践 杨叔子; 吴昌林; 张福润 中国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2-07-30

65 容积式机器的概念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黎星; 吴昌林; 蒙运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7-30

荣誉奖励:


1、2008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

2、2005年被评为第三届“湖北名师”。

3、机械设计课程评为2003年国家精品课程。

4、机械原理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课内学习,课外实践,一个都不能少

――专访2008年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机械学院副院长吴昌林教授

【个人简介】吴昌林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学院副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 兼任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工程图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机械传动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刀具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吴昌林教授为八十年代后期归国留日工学博士,长期从事机械领域科学研究,“九五”到“十一五”期间,他参与了机械学科课程的改革。吴教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在2006和2008年举办的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他带领的学生团队分别获得了两个全国一等奖和三个全国一等奖;在2008年“华中数控杯”“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他和其他几位机械学位的老师带领十支参赛队伍将九金一银收入囊中。

简单的开场白后我们的谈话进入了主题。吴老师幽默又不失文雅的谈吐使采访的氛围很轻松,从留学日本谈到教学改革,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一个对教育事业有着无限热情的吴昌林。

留日工学,历经坎坷,学成归来,受益匪浅

话匣子是从谈到1985年1月吴教授去日本攻读博士打开的,尘封许久的记忆一下子都拉到了眼前。聊到当年去日本留学的经历,吴教授很激动,他说:“那个年代我能够出国留学完全得益于国家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1983年当时的华中工学院(现在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与日本广岛大学签订了互派留学生的协议,84年吴教授和学校的另外一位老师一同被学校指派去日本留学。吴教授先在广州外国语大学学习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日语,随后他于85年一月份春节前赶往日本开始攻读博士。在日本经历三年半的学习,吴教授成功获得博士学位。

异国求学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留学期间,语言沟通上存在的障碍和学科系统与国内的差别问题是当时面临的最大的阻碍,毕竟在国内学习的“纸上谈兵”的日语要应用于实际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为了克服语言这一关,一方面他积极主动地和日本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每天晚上他都会跪坐在旧电视机前,旁边摆放着几本日汉―汉日和日英词典,当他收看新闻时,每听到一个单词他都会马上写下来,不会的词他便立即查阅字典。经过不断的努力,吴教授逐步克服了语言沟通问题,回国的时候他已经上能够给别人当翻译了。

当聊到学科系统的区别时,吴教授说道:“做学问的方法和学科知识的不同是构成学科系统上出现差异的原因,这使得日本和国内在学科系统上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他认为,在机械研究方面,国内研究得很深,走的是一条很专的路,但是研究的范围却比较窄;而日本以及国际上一些其它的国家在对于机械研究的范围却做得更广一些,国外研究的很多知识有很多都是国内所没有的,甚至连这些方面的书籍都很少有见到,加之国外的一些先进设备在国内是没有的,这也成为国内外学科体系差距的原因。而通过在日本的学习,吴教授感想颇深,在这几年他一直都在从事教学改革方面的事情,在加强学生基础学习的同时,拓宽专业面向,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如今,吴教授和广岛大学的相关负责人仍有密切联系,我校和广岛大学每年都会进行学术交流以及互派学生工作。

专注研究,兢兢业业,倾注心血,硕果累累

这几年吴教授带领他的学生参加了不少的省级和国家级的机械创新大赛,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6年在湖南长沙举办的“长庆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吴教授领导的几个学生团队获得了两个全国一等奖;2008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在武汉举行,在第二届比赛取得骄人成绩的压力面前,吴教授带领学生们再度将三个全国一等奖揽入怀中;在2008年省级比赛中,吴教授与其他几位老师一起组织学生拿下九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在吴教授的带领下,学生们成功地设计并制作出了“鸡蛋剥壳器”、“校企用洗碗机”、“行星轮转换式”等一些实用型产品,获得了一致好评。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吴教授不仅把自己的研究理论应用于实践造福社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不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特别的经历,一种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面对众多研究项目,吴教授感慨万千,他说:“2001年研究的防止渗漏的水下铺设工具是印象最深刻的。”九八洪水以后,国家水利部等部门高度重视防洪中出现的管涌问题,于是国家水利部和国家防总以及武汉长江委开始计划设计水下铺设工具,但是如何将防渗漏工具通过机械化的方法放入水下并且不让人身受到伤害,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情况,吴教授和其他科研人员一起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最后设计出来的三个方案,经过对比审查通过了一个方案,它是用一辆可回收的自动化小车缓慢前进将防水渗漏工具推入水中。之后,水利部和国家防总联合在洞庭湖举办了一次防洪抗灾科技成果展览,在展览会上,吴教授一行人设计出的成果得到了朱镕基总理的关注,该项目排在展览会的第一名。

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学生受益,老师安心

作为一名教师,吴教授倾注心血最多的的地方,是在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2008年9月吴教授被评为宝钢教育基金之全国优秀教师奖,这就是社会对他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的肯定和支持。作为国家机械基础教学基地、06年国家级的第一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的教学团队、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如何把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面扩大,如何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这种锻炼与培养的实践中来,使这种创新实践之风能够波及并惠顾到每一个学生是目前吴教授正在研究的课题。

他也在极力把这种在更广范围内的普遍创新和普遍实践的思想应用到他的教学实践中来。比如,这次在给能源动力学院学生的课程安排和设计上,吴教授就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他把这次我校学生参加的湖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的十个得奖项目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其中包括获国家一等奖的“护栏清洗机”项目和二等奖的“门禁系统”项目。与常规的把设计过程告诉学生,让学生运用设计原理按照老师给的设计过程步骤去做的教学方式不同,吴教授这次只是告诉学生谜面,没有给出谜底,即只将项目的效果图和设计特点给学生看,而告诉学生设计原理及过程。设计实践刚开始进行的时候,吴教授自己也捏了一把冷汗,和大多数老师的顾虑一样,他担心这种作业难度太大,而学生的能力不够,项目做不来,尤其是根本就不是机械学院而是来自能源动力专业的学生。

在其他老师都不敢轻易进行的情况下,吴教授教的两个班单独行动开来。吴教授采取三到四个人一组,每组从这十个题目中自由选题的做法,给了学生三周的时间。最后一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和答辩的时候,悬在吴教授心中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同学们做得很成功,可以说是旗开得胜。有些小组的方案甚至比当初参赛的方案都要好很多,还有的小组自主提供了八次会议记录的相关资料,足见学生的投入程度。这件事让吴教授感悟颇深,他认为,作为一个老师,正确地评价和估价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关键是看老师如何挖掘和培养。

“目前我国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只是停留在在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老师能不能通过课内改革使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这种实践中来,才是一个大学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对于学生自己来说,尤其是工科的这类应用学科的学生,都应该大胆地进行主动实践和主动创新,尤其是那些在实践活动中总是处于边缘地带的学生。当然,要把这种project做成每个学生都普遍参与的事情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参与范围应当是逐渐扩大的。”

在谈到这一点时,吴教授兴致很高。他认为,要让学生从一个被动状态走向主动状态,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自己能够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自我改变,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记者手记 我们对教授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看似时间不长,但实际上却耽误了他的工作。吴教授很辛苦,采访结束后还得稍稍准备一下就得马上赶往外地出差。而在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也聊到了吴教授的家庭生活。由于平日里工作很忙,教授大多数时间都是花在研究和教学上,很多时候他都是陪他的学生们度过的,就连寒暑假也都是教授最忙碌的时候。在这里,我们两位记者也由衷地祝愿吴教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作者:柯 黎 苗佳佳

来源:《宝钢教育基金会》

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