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访问空港工业园区智慧园区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首页>协同创新>专家库>专家详情

吴兆林

所属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担任职务:上海理工大学教授

擅长领域:

联系方式: 邮箱:登录后查看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吴兆林(曾用名:吴兆琳),上海理工大学教授。1947年出生。上海市青浦人。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吴兆林曾任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任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吴兆林教授长期从事制冷/空调课程的教学,参与产品的研发,从事空调制冷产品测试装置的研究和开发,曾为春兰、海尔等公司开发产品及建造了较多的各种产品性能试验装置,并取得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及TÜV等论证机构的认可。长期以来,从事特种空调的研发工作,曾为各类食品、药物生产商完成各种温、湿度控制特种设备、各类制冷/空调设备配套厂完成产品性能测试装置。完成军用方舱、军用雷达车大型环境模拟试验室的研制,自动调温范围达-65℃ ~100℃。为空军研制开发军用飞机地勤通风/空调车系列,满足了我国各类军用飞机的地勤通风冷却要求,完全替代了俄罗斯进口的飞机空调车。该项目获得了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吴兆林曾参与“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蓄冷技术及其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新制冷工质热力性质图和表”,“冷冻干燥技术”等专业书籍的主要编写与审阅工作,还在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并取得六项专利权。

吴兆林于1993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

社会任职:

1. 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2. 上海家电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主讲课程:

“制冷空调装置测试标准”。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研究生数十名。

主要成就

媒体报道:


前瞻与实用完美结合主义者

——对话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吴兆林 

时间:2010年05月14日  

吴兆林简介

吴兆林,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曾任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任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的研发。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完成春兰、海尔等公司的产品研发、测试装置研制,共研制项目约30多项。其中:空调器、压缩机测试装置约30套,用于空调器、空调机组及压缩机的性能测试。春兰空调的实验装置经国家认证现成为江苏省质量监督局空调器测试中心,并已取得TUV、CE等国外认证证书,可用于出口产品的检验。近年来主持飞机空调车研发,并2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流体机械、暖通空调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50余篇论文。

在业内,提起《热泵技术及应用》、《冰蓄冷技术》、《新工质热力性能图表》、《家用中央空调实用技术》等书籍,几乎无人不晓。这些专业且实用书籍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经过多次邀约,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有幸采访了系列丛书作者之一,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吴兆林教授。

与吴兆林教授的访谈也是从他编撰的著作开始的,他主编另一本书籍——《多联机实用技术》已经进入倒计时,有望在年底与广大读者见面。吴兆林教授为人很谦逊,认为自己微薄的学术成就来源于行业的机遇。

设计:前瞻与实用结合

吴兆林教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数据说话。2000年前后,国内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发展迅猛,安装市场混乱,竞争无序,国内没有一本能够系统介绍实用技术方面的教材。在此背景下,吴兆林教授等专家参与编撰的《家用中央空调实用技术》等书籍,将前瞻与实用有机结合,列举了大量实例,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当时,参考资料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对于暖通从业者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该书一版再版,畅销多年。

吴教授坦言,在设计方面如何将前瞻与实用结合往往说得容易,但很难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技术层面上则是:能够考虑未来长远发展、具有理论先进性的技术往往昂贵而难以实施;能够满足目前需求的实用技术却又往往具有诸多局限性,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中央空调不仅安装要规范,选型匹配同样重要,此外还要有长远的眼光。他告诉我们,现在很多问题实际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造成的。比如有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商为了省钱,原本应该安装6 HP机组而用4 HP机组代替,结果造成用户与开发商的纠纷,反而赔了很多钱,得不偿失。由于多联机在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方便,很多办公大楼采用此类机组,单体建筑面积好几万平米的都有。有些供应商为了迎合用户的要求,完全不顾冷媒铜管的长度与冷量衰减关系的科学原理,将冷媒铜管的长度越加越长,结果造成用户耗电量的大大增加。

吴兆林表示,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都必须同时兼顾现在和未来,必须在理论层面和实用层面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同时满足经济要求和环境要求。

低碳:机遇与挑战并存

吴教授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应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他说,中国是暖通设备制造大国,而不是强国。目前国内家用空调的生产能力大概在五六千万台,其中国内销售量3 000多万台,出口量1 000多万台。以每台1 000 W功耗计算,1 000万台意味着1 000万/kW的功耗要增加,装机容量要增加,国家为此要投资兴建发电厂。此外,美国从2010年1月1日已经禁止了用R22为冷媒的新空调器的销售,势必给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企业带来压力,空调企业必须考虑选用新冷媒。

在吴教授看来,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他认为,发展低碳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美国为了达到减排目标准备推行碳关税,这对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者将带来极大的压力,但对那些掌握低碳核心技术的企业则是个很好的机遇。暖通行业是个耗能大户,谁先掌握核心技术,谁将受益无穷。

吴教授认为,实现“低碳暖通空调”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条巨大产业链,只有暖通空调产品企业自身进行的努力和尝试还远远不够,必须和相关行业形成良好的合作,才能实现“低碳暖通空调”的追求。

未来:系统集成是主导

在吴教授看来,暖通行业前10年是以单个部件研究为主,比如传热、传质、压缩机的性能研究等。随着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向各个行业的渗透及发展,今后暖通行业将以系统集成更加智能化为主导,将IT行业与暖通行业等相结合,通过自动化的管理,使得暖通设备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达到更节能和舒适的目的。

吴教授认为,暖通行业系统集成的关键是如何优化系统,除了开发新型压缩机、换热设备等部件外,更需要对系统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及智能化控制。暖通空调行业更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共同参与,多种技术相互渗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来源:《机电信息》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