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 “四新”引领先进制造业激发新质生产力

科技引领 数字赋能 

渝北 “四新”引领先进制造业激发新质生产力


  瞄准汽车电子“头部产业”,渝北全力推进这两大千亿级产业跃升 摄/尹宏伟

  长安渝北新工厂汽车生产线的装配与调试工作正加紧进行中 摄/朱云卿

  重庆传音智能终端产业园生产线有序运行 摄/胡瑾

  核心提示

  伴着阵阵轰鸣的机械声,工作人员来回穿梭,在渝北区前沿科技城的长安汽车渝北新工厂内,汽车生产线的装配与调试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这座占地4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从开工到建成仅仅用了11个月,未来将形成不低于年产28万辆的新能源整车产能,年产值不低于500亿元。“新工厂以‘智能、高效、低碳’为标签,拥有九大整车工艺能力,目前规划生产的2款中大型新能源汽车和1款紧凑型新能源汽车,本月启动车辆试制。”长安工厂负责人说。

  “这是渝北千亿级汽车产业中的新动能。”渝北区负责人说,以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正在激发出新质生产力。

  先进制造业出新

  去年12月底,渝北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紧扣“2335”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深耕龙头链主型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而渝北,正在转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构建“2335”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渝北提出的这一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核心和根基是先进制造业。

  而汽车和电子两大千亿级产业,又是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头部产业”。“在推动这两大产业跃升中,重点是要出‘新’。”渝北区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说。

  汽车产业是渝北产业“家底”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在出“新”中,整个产业都将转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渝北区制定了《推进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将“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作为推动未来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翼”,积极支持建成一批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头部企业,推动燃油整车转型,着力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软硬件”双核驱动。力争到2025年,全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产值将达2000亿元。

  同时,“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是渝北区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的另一“头部产业”。

  近2年来,渝北抢抓智能终端在全球迅速普及的商机和重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契机,聚焦智能手机、笔电、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着力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渝北不仅拥有OPPO、传音等整机龙头企业,还集聚了中光电、天实精工等配套企业,手机年产量占全市的76.7%,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市24.6%。

  在“2335”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渝北区还持续升级打造三大五百亿支柱产业,创新打造三大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五大战略性“新星”产业,构建高能级、高层次、高梯度的产业结构,“渝北造”的新变化正越来越多。

  科技引领出新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在重庆驰骋轻型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30多台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可精准完成从片件组焊到精加工、总装、打包的一系列工序……这是该公司建成的国内首条集智能数据、自动加工、在线检测于一体的汽车部件供应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是科技引领我们出‘新’。”重庆驰骋轻型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近些年来,公司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设新技术、新工艺为主的自动化生产线后,使产能提升了3倍,人力成本下降80%,能源利用率提升30%,质量合格率提升到99%。

  不止驰骋汽车,作为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与浪潮云洲创新合作,打造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电缆排线智能检测与控制装备,成功破解电缆行业发展痛点。近日,泰山电缆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公布的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科技创新,为渝北的先进制造业,激发出新质生产力。

  “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度重庆市区县科技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全市区县科技竞争力排名第一位的区县依然是渝北区,已连续6年获此荣誉。”渝北区科技局负责人说,这也说明,科技为渝北的先进制造业,提供了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2023年以来,渝北围绕先进制造业,出台了《渝北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7年)》,建立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去年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895家,全区总量达到2782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06家。

  先进制造业的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2023年,渝北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20.8亿元(占全市17.6%),连续6年保持全市第一,占GDP比重达到5.26%,较上年增长0.42个百分点。

  渝北围绕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把企业推向了创新的前台。2023年,天友乳业成功创建农业农村部西南特色菌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发掘利用重点实验室,全区新建技术创新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创新平台42个;目前,渝北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已达到408个(含国家级6个)。与此同时,渝北还在去年先后引进川渝高竹新区(重庆)先进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NEREC项目、智慧互通西南研发中心等10个科技创新项目;鼓励企业实施2023年科技计划项目30项,金山科技“基于5G通讯技术的消化医学影像智慧诊疗系统”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渝北还出了一批科技成果,并极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渝北区北斗星通智联等单位申报2022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获奖33项;金山科技与重庆邮电大学合作的“消化道动力与功能障碍疾病诊断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

  数字赋能出新

  数字赋能,为渝北的先进制造业激发出新质生产力。

  重庆嘉泰精密机械公司原是一家生产汽摩配件的传统制造企业,近年来,在智能化浪潮下,公司不断普及数字化设备,在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经营管理各环节均实施了数字化改造。公司的汽车事业部,在不到2年时间内,就已陆续引进50余条数字化生产线,并与理想、吉利等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开发与制造。

  去年9月,渝北成为重庆市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区(县)后,抓住国家试点的良好机遇,提出“链式”和“园区协同”两大典型数字化转型推广模式,为300多家企业进行了精准数字化诊断,并确定了汽车零配件、智能装备、消费电子、服装及其他日用品等4个细分行业作为试点方向。

  近年来,渝北每年投入2亿元财政资金,撬动企业投资达33亿元,实施了303个数字化改造项目,一大批传统企业正在加速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同时,全区积极贯彻落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通过开放数字化应用场景,招引培育浪潮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20余家。

  “到2025年,将通过数字化改造企业350家以上,使规上企业转型覆盖率超90%,试点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转型能力、服务水平、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为打造‘渝北样本’探索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庆路径’。”渝北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化赋能,为渝北的先进制造业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激发出新质生产力。

  人才支撑出新

  去年,由重庆邮电大学与渝北仙桃数据谷联手“育才”的“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批复立项建设。

  “这个产业学院,会充分依托学校在智能汽车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优势,我们将合力建设‘一个研究院、三个中心、一个平台’为核心的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人才培育基地,为渝北培育更多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仙桃数据谷相关负责人介绍。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支撑。渝北先进制造业在激发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引进、培育了一大批战略人才和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队伍。

  近年来,渝北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并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自2020年以来,全区引才专项资金发放各类人才补贴7200余万元,发放博士后资助奖励800余万元。截至2023年,全区累计建成博士后工作站43家;新引进博士后人才166名,居全市第1。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渝北充分利用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智博会等大型论坛为载体,依托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等平台,聚焦青年人才、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专项育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35.5万人,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达1492人,其中,拥有正高级职称的达290余人。

  一场各类人才与渝北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人才,已为渝北先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渝北区宣传部提供

本版新闻
返回版面
©2000-2014 重庆日报ipaper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